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手机版
投稿信箱:hkwtgvip@163.com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一座山的记忆
作者:苏 忠    发布日期:2021-10-27    来源:中国文化报
 

东南沿海有座黄岐半岛,半岛的枝丫处,有个小半岛叫筱埕镇,镇子往北有座山,唤南山,在小半岛上抬头就能看到。主峰俗名棋盘山,山巅巨石耸立,据说仙人在此对弈留下棋盘纹而得名。多年前我曾在山里反复寻觅,从未见过,但对巨石上的足印凹痕记忆尤深,同行者告诉我,此应为古冰川时代之遗留。

棋盘山往西不远,有座废弃的村庄,名南山村。村子四周林木茂盛,山峰环抱,状若火山口,故虽处山巅,大风却吹不进。再往西走,爬过一个坡,是一望无际的罗源湾。整个村子的房屋都是石头砌的,从清末开始陆续修筑,有百来户人家。村里有桑麻、果林、牛羊、稻田、庙宇,仿若世外桃源。后来人家都搬到镇上,这里也就荒废了。如今村中荒草丛生,屋脊颓废,窗棂幽暗,30多年了,一些用具还在。若走入其中,风吹草低,突然掠起的鸟儿使人心惊。

山巅有个小水库,天气好时碧亮清丽,小天池般。水边曾有个村子,人家早已搬走,留有本地中学的农田,种了茶树和水稻。上初一时,学校组织新生挑一担化肥,走很远的路,再踩着上千石阶,送到农场。我从小没干过农活,故一路上觉得十分辛苦,但心下好强,虽落在最后面,也跌跌撞撞撑到了农场。

到农场已是中午,吃过自带的盒饭,下午采摘。大家现学现采都很卖力,每人要采两斤茶。过秤时,班长说一斤十六两,用的是旧制。不少同学嚷起来:一斤不就是十两嘛!我个子矮不敢吱声,急忙溜回去补采。先完成的同学斤两足,大致都够,速度慢的同学有的补采后还是不够,因日落要收工也不细究了。晚上一群孩子打通铺睡觉,男生一间,女生一间。大家大声说笑都很兴奋,男女生对歌,还硬将某个男生和女生拉郎配。窗外明月高悬,蛙声如雷鸣,稻田阡陌明亮,过了几十年,这些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我写过一首诗《影惑》,杂糅了这个时期的感觉和少年时上山扛猎枪打鸟的感受。诗里提到的南山,就是老家这座山:没有影子/影子卷在行囊里/此刻我走在南山腰/风孤单单地从身边吹过//树也没有影子/影子揣在裤兜里/正午的阳光踩着千万万树冠/看白云几朵何处落脚//海浪也没有影子/影子一冒泡就碎了/卷起的海鸟尖叫/连年老的礁石都皱眉//细沙也没有影子/影子们挤在一起就消失了/只有帆船还在波涛中摇脑壳/它和我一样分不清谁是谁的影子……

南山脚下有座永宁禅寺,当地人称“山溪里”,始建于宋嘉祐二年(1057),传明朝时毁于倭寇,两次重修。到近代只剩巨大的石柱、石槽倾覆于乱草中。

小时候,奶奶常带我去寺里烧香拜佛。寺里有个菜婆和奶奶关系很好。寺前有条小溪,菜婆说,古时这溪水很大啊,又没有桥,禅师们武功高强,能从水上飞来飞去。乘她们热络聊天时,我溜到溪里玩水玩石子,爬到树上摘果子掏鸟窝。

溪上游有座水库,水很深,我曾跟大孩子去那里玩,想着刚学的“春来江水绿如蓝”,也就这神态吧?后来听说水库淹死过人,顿时觉得那水有了幽滴滴的眼神,就没再去了。

寺的四周都是菜畦,种着各种蔬菜如地瓜、蚕豆等,还有赶鸟的稻草人,稻草人围着木栅栏披着带刺的枯藤。能看到通往南山的石阶,有挑柴下山的樵夫出没。若逢雨后,山色黛青,云朵挂于半坡,芦苇丛摇曳,大大小小的瀑布四处作响。

有时候,我会一个人呆在旧石柱丛中遐思,那些民间轶事、神仙经典、妖魔传说,会在脑海里各种演绎,直到头皮发麻才跑出来。当时交通不便,去趟县城不容易,这个废墟能够满足我对书本之外的许多想象,也给了我关于寂静的最初体验。

我在《禅初》中写道:小庙开门时/像一个枯瘦的僧人笑了/野草丰满/石梯滑润/是有白云三两朵/借来了整面天空/水泡和卵石/是佛珠的虚与实/蚕豆花开了/漫山遍野的星宿/阳光无声无息/飞鸟是一群敲响的铙钹。

此诗原型就是“山溪里”,多年后奶奶腿脚不便,就少出门走动了。母亲信佛,偶尔也带一家人去寺里。

菜婆不知何时走了,换了个新当家,寺庙也在原址边上修了个大的。不久,奶奶也走了。

后来我去了北京。回家探亲时,只要有空母亲就拉着我去寺里。她烧香拜佛,我坐在寺前大榕树下的石凳上喝茶。有一次新当家悄悄地告诉我,母亲在给你许愿。我知道,小时候奶奶也这样。

只是没想到,那是最后一次跟母亲去寺里了。过了两年母亲也走了,母亲的骨灰葬于寺南边的塔里。清明祭拜时,我常会独自去周边转转,那些地方,有和两个亲人一起呆过的时光。

这些年我有了时间自由,可以来回于北京、福州。老家这座山也通了公路,山巅的那块巨石,驱车到近处,再走十来分钟即到。坐在山巅的亭子里,即使再炎热的天气,也凉风习习。天晴时上山,能眺望到马祖列岛,更远的云雾若散花,脚下是蓝宝石般的海水,半岛像一个臂弯将波光拥抱。

我会带着朋友去山上看海、看风车、喝茶、乘凉,我曾突发奇想,呼诗人带着酒去山顶搞个诗会,名“南山雅集”。山名既通五柳先生的采菊南山,风光空灵又乡野,边饮酒边吟哦,岂不快哉!

在一个春末,我突然有了激动,写了这首《春日,独坐筱埕南山亭》,当作向这座山的私人致敬:鸟鸣清脆得/像镜子里的回音/天空被弹得远远的//有人抖了抖波光/在坡高处/把春风低低摇//总之比花谢更琐屑/以免,又惊着了羊肠道/它们会一溜烟跑远//其实,天那边起伏的/都是些脑门撞得大包小包/却不做声的毛孩子//此时的独坐/寂静只有一滴/空气里有云朵晒干的味道。


上一篇:《艺海诤言集》序

下一篇:略谈早期中国经典文本的“题名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