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手机版
投稿信箱:hkwtgvip@163.com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诗人胡弦 小处入手唤醒细节
作者:叶媛媛    发布日期:2020-08-31    来源:海南日报
 

海南日报记者 叶媛媛

8月27日,鲁迅文学院海南省中青年作家文学创作培训班课程进入第三天,《扬子江诗刊》主编、诗人、散文家胡弦为学员们带来了题为《从小处开始》的专题讲座,分享了自己多年创作诗歌的心得与经验。

从小处开始,其实就是抓好“细节”。在胡弦看来,一首好诗必须拥有三个要素:发现、发生、发明,其中“发现”指的就是挖掘“细节”。

他通过法国诗人让·福兰的《天籁》等诗作举例,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所有能流传甚广的优秀诗歌无一不注重细节,所有的经典诗歌都是从小处入手,从生活中起飞,进而反哺生活。“没有个人的独特发现,很难写出好诗!”

但并不是所有的‘发现’都能成为“好的细节”。胡弦说,所有诗歌至少都有两层,一层具象,一层意象。“好的细节”不仅要生动形象,还得能够联通意象的情感与经验,能够经得起推敲和检验。那么如何才能找到好的细节?在胡弦看来,就是多读。“只有好诗歌才能教会人写好诗。通过读好诗,可以兑付你的天赋。”

在分析“发生”时,胡弦说,其实就是如何将具象与意象,抽象与具体相关联,将“细节”进行转换。好诗歌背后都有自己的“生活的逻辑”“意象的逻辑”,通过细节与情感的发酵,才能打动人心,直击人的心灵。“你写的东西要通过读者的深入领悟,才能变得重要、有意义。”想把握好“发生”,就要掌握好用什么手段“发生”,用什么关联将具象的物和抽象的情感相结合。

他以刘禹锡的《乌衣巷》、韩翃的《寒食》、顾城的《一代人》等诗歌进行了分析,并分享自己的经验。“唤醒细节有很多方式,可以以小见大,也可以从大中见小。要学会将细节与时代精神相联通,展现时代精神,一首小诗也可以是宏大叙事!”

在谈及“发明”时,胡弦说,诗人要注重“发明”自己的写法,要写具有辨识度的诗。“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课堂中,他举了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这个例子,认为这首诗的绝妙之处,就在于“绿”这一字的用法。“绿”本是形容词,但用在此处,让江南岸一下鲜活了起来,春意盎然,仿佛读者眼前就是那幅迎面春风的美景。

胡弦也说,“发明”其实也并不一定是真正的重新创造,很多时候也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再造”。比如王安石的“绿”字用法,其实前人早有用过,只是大家都没他用得恰当、生动,所以只有他的《泊船瓜洲》能流传下来,被世人传诵。

谈及如何写好诗,胡弦趣说:“写诗的诀窍,不是听我讲课,而是多读好诗。”他解释道,“多读”既要有广度的读,大量的读,也要有精度的读。读到好诗时,要让自己停下来仔细琢磨“好在哪里”“为什么好”,思考能为自己今后的创作提供怎样的借鉴。胡弦在接受海南日报记者专访时还提到,当下通讯平台的发展助推了诗歌文化的向前,他也建议有志青年、诗歌创作者利用好这些平台,广交诗人好友,相互多交流切磋,提升自己的创作技艺。

不少人会困惑,为何唐宋时期能出现这么多好诗和伟大诗人?胡弦说,“这其实与当时的科举制度有关!”“在唐宋时期,不会写诗,都不好意思去赴宴!”课堂中,他也建议大家“行万里路”,边读好诗,边在大自然中感悟,寻找灵感和素材。

“我也来过海南很多次,去过定安文笔峰、三沙永兴岛,还到过陵水等地,每一次来到海南都能写出自己满意的作品。”在课堂中,胡弦还谈到了他与海南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他看来,海南是很好的诗歌创作天地,大海的磅礴更容易激发诗人创作的欲望。

上一篇:作家谢有顺 心气是写作的基本

下一篇:读屏本是“零食” 读书才是“正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