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手机版
投稿信箱:hkwtgvip@163.com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关于中国的50个为什么》:弥足珍贵的“中国心”
作者:丘山    发布日期:2020-08-07    来源:新华网
 

乍一看《关于中国的50个为什么》这个书名,我以为是一本关于中国的ABC读物。看过几篇以后,我不由得神色端肃起来,对比较熟悉的作者增添了一份感佩和敬重。作者从外国人对中国和中国人显在的印象入手,一问一文,深入浅出,娓娓叙说中国人的一个又一个特点。但其文笔纵贯中西、沟通古今,既有鲜活的例子,又有深入的思考,是一本“厚实”而又浅易好读的“中国话本”。

作者之一杨坚华女士祖籍上海,出生于湖南,大学毕业后即作为经贸代表远赴欧洲,常年往返中欧两地,之后定居德国。可以说,杨坚华是在中国出生,在中国接受了系统、完整的教育,后来离开了祖国,但她又因为长期从事中欧经贸工作,亲身参与、感受了祖国的发展变化。她在2018年撰文讲述自己在国际经贸战线参与中国改革开放的经历(载于“我的四十年”丛书之《四十年来家国》,浙江文艺出版社,2018),她为祖国的发展变化感到由衷地高兴。

在从事国际贸易的同时,杨坚华又是一位作家,她有一种强烈的“沟通中西”的愿望。她希望中国人多了解德国,了解西方社会,也希望西方世界多了解中国。2016年,她的生活随笔集《遇见德国》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三年之后,她与她先生托马斯·利比希合著了这本《关于中国的50个为什么》。

本书最大的特点是作者从中德两个角度或者说东西方的视角看待中国,视野开阔,通晓达观,不同于坐井观天的自说自话,也跟隔岸观景隔靴搔痒的隔膜和偏激完全不同。文章中有日常所见的生活场景和亲身体验的感受,有生活环境转换和世事经历之后的感悟,有自己独到的分析和观点。作者经历丰富,处世圆融,“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一点在文章中处处可见,也是中国文化的最好“代言”。

全书分为心灵篇、生活篇、饮食篇、文化篇、实践篇,每“篇”十篇文章,篇篇有的放矢,自问自答。一些问题看上去好像“送分题”,比如《为什么说练书法可以养生》《为什么中国人喜欢‘打麻将’》《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嗑瓜子》等,看似容易回答,要答“好”却不容易。有些问题却是“送命题”,如《为什么中国人那么爱面子》,作者怎么写才不让中国人丢面子?作者知识广博,信笔写来,对很多司空见惯的现象能探析源流,说出道道,不光外国人,中国人读了都“涨姿势”。

本书作者心气平和,持论中允,但对于被误解和被忽视的“中国成果”,作者也明言直辩。在“为什么中国人喜欢睡午觉”一文中,作者借十岁儿子(中德混血儿)之口,对当地媒体把发现睡午觉有助于身体健康及提高学习归功于美国科研人员表示强烈不满:“这明明是中国人的理论,怎么又成了美国人的了?”文章从中国人自古就有睡“子午觉”说起,证明在中国,集体午休早已成了中国人长年累月养成的一种生活习惯。作者由此感叹,中华传统似乎与现代营销存在严重的脱节。很多时候,我们都处于一种被动自辩的局面,而不是主动出击,把握主动权。

本书是一位身居海外心怀故国的作家和一位对中国抱有善意和热爱的德国朋友,他们在面对德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好奇、疑惑甚至偏见时,出于“沟通中西”的良好愿望而动笔写就的。《关于中国的50个为什么》既是站在“彼岸”,将中国作为“他者”进行群像描画与理性评述,又随处流露出作者对优秀中国文化的深刻认同和良善用心。(文/丘山)

上一篇:对话莫言:愿做一个"晚熟的人",延续创作生命力

下一篇:跟随作家重返故乡 寻找生命的“原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