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手机版
投稿信箱:hkwtgvip@163.com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独家·某些星辰需要你觉察丨孙晓娅
作者:孙晓娅、宫池    发布日期:2020-03-26    来源:红树林文学频道
 

疫情防控期间的写作与阅读


2020年的1月是不平静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全国蔓延,无数批医疗支援队入驻湖北,各省陆续1级防控,春节期间,各大公共场所及娱乐场所关闭,严防聚众式传染,人们走亲戚拜年改为网络拜年,在足不出户的这段封闭时期里,一群特殊的群体——作家与诗人群体,他们是怎么面对这次疫情的?


访谈嘉宾:孙晓娅(1973-  ),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城学者,现任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副主任,诗歌学会理事,中华吟诵协会理事。《中国诗歌研究动态》执行主编,加拿大《环球华报》副刊《新诗潮》副主编。出版学术专著《跋涉的梦游者——牛汉诗歌研究》《读懂徐志摩》《新世纪诗歌现场研究》《新诗十二名家》。编撰《彼岸之观——跨语际诗歌交流》《中国新诗研究论文索引(2000-2009)》,主编《中国新诗百年大典》(第7卷)《新世纪十年散文诗选》《牛汉的诗》《诗歌十二使徒》等。曾在《新华文摘》《文艺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当代作家评论》《文艺争鸣》《诗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教育视阈下民国诗歌史料的整理与研究”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景观视域与空间构境——新世纪十五年新诗发生现场及创作研究”等。诗作在国内外文学期刊和报纸上发表,被翻译成多国语言。策划并主持三届“北京国际诗会”、中日女诗人首届论坛,负责首师大驻校诗人制度14年,多次参加国际诗歌节并主持诗歌讨论会、朗诵会和国际交流活动。


1. 疫情防控期间,您的生活有了怎样的变化,对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孙晓娅:保持两年的每天一万步快走中断了,不爱做饭的我两个月来练就好厨艺,经常对着网上“红宝书”菜谱临时勾兑和配置食材,虽然手忙脚乱,不过做出来的品相味道常有意外惊喜,偶尔也会怀疑这真的是我做的吗?!以前喜欢刷屏获得新闻资讯,因为疫情早期四处席卷的悲伤,反而不爱上网,现在更愿意站在阳台上瞭望远处的西山,观察太阳如何蓬勃跳出天际又怎样静静回归大地;读书写作时倾心聆听窗外临时访客家鸽的独娱独乐式“咕咕”低诉;喜欢给朋友发一句问候或防疫常识别方;喜欢把疫中感悟诗推送给亲朋学生传递祝福并交流思考,喜欢沉下心禅坐。


2. 在此期间,原来的写作计划是否被打断或者由此开始新的写作计划?


孙晓娅:既有的写作计划基本如期进行,完成高等教育出版社即将出版的新著《新诗十二名家》最后统校工作,二月底将校对书稿特快给编辑后眼睛就充血了,身体发出信号提醒该休息一下。继续撰写《中国女性诗歌通史》,进度比预期慢很多。疫情让我开始尝试歌词创作,其缘起多少有些“赶鸭子上架”的戏剧性,一月底首师大宣传部黄延敏教授希望我创作一首抗疫歌词,因为无此经验,第一时间回绝了,但黄老师的信任和期待让我很感动,一周后偶然阅读了一篇微文《95后女护士跟男友隔着玻璃的一吻,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歌词的第一段就生动地跳脱眼前,随即,创作的头绪渐渐串联出来,那一夜通宵未眠,处于构思的活跃状态,晨曦将冉,灵感涌至,抓起枕边的笔和纸借取朦胧的辉光写下我的第一首疫中歌词《春风在路上,我们在一起》。歌与诗本自一家,但创作起来完全不是一回事,全新的体验反而激发了我的创作兴趣,这算是“开始新的写作计划”吧。


3. 在此期间,您读了哪些书或作品?


孙晓娅:重拾吉川幸次郎的《中国诗史》,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法哲学原理》《历史哲学》,康德的《历史理性批判文集》,这本书的PDF版我发给研究生,要求他们必读。也比较随意地重新翻阅了《马桥词典》《人工智能》。初次阅读尼古劳斯·冯·库萨的《论有学识的无知》。


4. 在此期间,您的写作有怎样的进展或者调整,变化?


孙晓娅:完成两篇诗歌评论《苦难中捍卫个体生命》《诗歌何以“怀抱”》,一篇散文《天地辽远 光芒涌入》;创作了二十多首诗歌:《航过疫海,不放弃》《感同身受》《空城舞》《其心若兰:致敬李兰娟院士》《无言比悲凉寒冷》《这个元宵节,你在哪》《煮汤圆》《请多保重》《雪在下》《储存爱》《惯性》《软肋》《向着阳光写首诗》《被誉为新诗的第一个哨子》《能留下什么:给学生》《你从哪里来》《惯性》等,这些诗作被著名朗诵艺术家虹云、胡乐民、汪葆明、蘭馨、阿紫、张凤霞以及医务工作者朗诵。其中,《航过疫海,不放弃》《空城舞》已经被美国著名学者、翻译家石江山教授和其访问学者南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姚本标教授翻译成英文,即将刊发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主办的《今日中国文学》上。

如果说及调整和变化要算歌词创作了。歌词写作是我从未预见的,近两个月相继完成《春风在路上,我们在一起》《微尘》《夕阳有爱》《执手京西,枫林暖》《古韵北京》《谦卑的醒悟》六首歌词,前五首已经谱曲录制完成。其中《微尘》在中诗网、新华网客户端、《人民日报》客户端等平台发布后不到一周,受到一百八十万网友关注,中国诗歌学会书画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青联委员青年书法家杨洁,听了歌曲之后深受感染,为我们创作了多幅书法作品。


(杨洁书法作品)

微尘

作词:孙晓娅   作曲:李刚 李英启


露珠是晨光的微尘

种子是泥土的微尘

浪花是冰川的微尘

飞鸟是天空的微尘


花蕊是芬芳的微尘

石子是雄伟的微尘

问候是祝福的微尘

礼拜是恭敬的微尘


躬下我们的身,放下无知的偏见

躬下我们的身,舍离执著的贪念

沉下我们的心,许下谦卑的诺言

沉下我们的心,感恩无私的奉献


此刻是时光的微尘

跬步是千里的微尘

攀登是探索的微尘

领悟是智慧的微尘


我们是银河的微尘

星体是宇宙的微尘

祈祷是慈悲的微尘

温暖是大爱的微尘


躬下我们的身,放下无知的偏见

躬下我们的身,舍离执著的贪念

沉下我们的心,许下谦卑的诺言

沉下我们的心,感恩无私的奉献


2020.3.12


坦诚地说,这首歌是一个尝试,我想突破既有的抗疫歌曲写作范式,化反思于空灵曲风(反思一定要犀利的言辞或真实的话语方式吗?),融凝重深远的思考于朴素简单的歌词中,不同领域的读者和听众会收获不同的领悟:作曲家通过空灵之妙音、谐畅纯澈的旋律表达了生命多维的领悟和疫中反思,词曲融合得天衣无缝;吴思敬老师跟我交流时说这首歌“不光是安抚心灵,且给人以哲理的思考。你所说的‘从疫中来,飞向疫情之外’,这才是检验这次防疫诗歌是否成功的最后的标准”;北京中小学戏剧项目的负责人林喜杰听了这首歌说“悲悯,内心有光”;心理咨询师李源说,这首歌让我重新思考病毒的启示,疫情让滥用科技狂妄自大的人们学会谦卑,重回微尘的心态,才会懂得敬畏万物有灵,与大自然和平共处这些朴素的真理 ;中诗网主编周占林老师说,不一样的词,不一样的曲,一样的情;《法音》杂志主编回应了一首禅诗,前两句:“一粒微尘含三千,/无远弗届唯一念”(金观《听<微尘>有感》);著名水利工程专家孙荣博听后感言,“微尘”在众多抗疫歌词中意境和曲调的风格方面独树一帜、给人以空旷宁静、耳目一新的感觉,能感受到发自内心的感悟、感恩与敬畏;我的研究生说,听了这首歌我知道自己该沉下心学习了,近来心一直都处于漂浮的状态;还有一位加拿大诗人说,这是一首从天边吟诵的歌词、由远及近,一段由心底吟唱的旋律,娓娓道来。是河流、是树木、是花草、是山川,是心灵的抚慰,更是生命的礼赞!随万物生长,飘向远方……;很幸运找到与我的思想相契合的作曲家李刚教授并得其指点,很幸运有古琴演奏家巫娜老师超拔娴熟的古琴伴奏,以及李珊、林竹青、张宇璇三种不同风格的演唱,这些都是美好而有深度的二次创作啊,领悟本身是多元的,能打开不同读者的情感空间和智慧维度,这何尝不是艺术的期待呢。

另一首歌《春风在路上,我们在一起》经由首师大文学院刘晓鑫十一位师生和校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录音师陶煦等人共同努力,异地协作录制了MV,该作品发布后学生们深受鼓舞,反馈说这首歌颂扬大爱,春风化雨,深入人心,让我们感受到隔绝疫情、爱不隔绝,非常温暖,大家也纷纷传唱。


春风在路上,我们在一起

作词:孙晓娅   作曲:张飞


我和你     面对面

摸不到心跳 听不见呼吸

隔空相望   倾诉思念

深情吻化玻璃


我和你   心贴心

想被抱一抱 想妈妈的气息

舒展臂弯  延伸疼爱

守望无奈的隔离


春风在路上   天涯握掌心

曙光染红天际  黑夜正离去

春风在路上  暖阳已升起

神州有大爱  我们在一起


我和你   肩并肩

穿透护目镜  隔着防护衣

坚定微笑  手语鼓励

叮嘱小心多留意


我和你   手牵手

远近在咫尺 心中没距离

天使不孤单 勇士永铭记

彩虹浓缩着记忆


春风在路上    祈祷在心里

光明照亮远方 疫云不畏惧

春风在路上    暖阳已升起

神州有大爱    我们在一起

春风在路上    暖阳已升起

神州有大爱    我们在一起

在一起


2020.2.9


(杨洁书法作品)


文学艺术的创作和交流会徒增不少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我在歌词创作中,很幸运结识了两位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著名指挥教育家、作曲家李刚教授和张飞副教授,他们风格不一,同一的是都极为包容我不断尝试和调整歌词风格的创想,包容我笔下蓄满诗意并有一定难度、甚至有时是非常规理念能接受的歌词形态,比如我的第三首疫中歌曲《夕阳有爱》:


夕阳有爱

作词:孙晓娅 作曲:张飞

 

谁能留下

匆匆赶路的步履

谁能护住

死神抢夺的生命

谁能吸引

忧伤摇曳的目光

谁能挽起

天各一方的手臂


夕阳在我面前那么短暂

你默默地播撒笑容心语

夕阳在你眼中多么美丽

我们共享辉光晚霞情意

夕阳在我面前冷漠伫立

你拦住命运嘲弄的语气

夕阳在你眼中映射晨曦

我们融入天地银河星际


夕阳缓缓落下

温暖洒满人间

春光融化泥土

寒冬终将离去


这首歌源于落日余晖下医生和患者的背影照片:在武大人民医院东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刘凯医生在护送病人做CT途中,他驻足了,让已经住院近一个月的87岁老先生欣赏了一次久违的日落,80+岁和20+岁,那个瞬间,那些在疫情中不堪病毒一击的老弱患者,那些平日无人照顾的孤巢老人……很多思绪被钩沉出来。这首歌词的创作手法,在主流歌词创作中很难见到,而作曲家把它谱曲成近乎歌剧画面感极强的艺术歌曲,用震慑心灵的交响乐烘托情感,词曲结合后极富感染力,这种气势磅礴的声乐词画的体验是诗歌创作难以完成的。

偶然遇到新的创作路径,完全不在我的预设之中,幸运的是思想和情感觅到新的出口,过程本身带给我不少喜悦和冲击,也得到亲朋师友的极大鼓励,诸上都是我创作的动力。


(杨洁书法作品)


5. 通过这次事件,您觉得,一个作家应如何面对社会重大事件的发生?


秉持真诚谦卑的写作姿态,关切当下,自觉于历史感,包容各种声音,不尊大不自欺。置身社会重大事件之中,作家既要有使命意识——引领民众警示和反思苦难灾疫,也要用我们的笔——向读者最大限度地传递善意和温暖,传递战胜疫病的信心与希望,启迪心性光明。我在《微尘》的创作感言中关涉过这个问题,摘录部分以作回答:

海涅说过:“反面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突发的灾疫放大了滞留于心的问题,我们多久没自问:人类在自然和宇宙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人与人、人与万有生命应该秉持怎样的相处姿态;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该如何在浮躁的现实中理解刹那即永恒、微小即宏大、持善即拯救、仁爱即怀抱天下;诗人在灾难面前如何引发深远的精神召唤,启发人们对生命的领悟,这些都是作家要深刻思考的问题。“是的,春天大概需要你。某些星辰/大概要求你察觉它们。从逝去的事物 /曾经涌起一朵波浪,或者当你路过 /敞开的窗门,一阵琴声悠悠传来。 /这一切皆是使命,但你是否完成?”(里尔克《杜伊诺哀歌》)是的,在这个庚子年的春天,此刻,我正在问自己“你是否完成?”(《微尘》导言)

洛尔迦有一首诗《哑孩子寻找自己的声音》,每位诗人既是人生路上渴望寻找自己心灵声音的哑孩子,也是时代和历史的发声者,我想,每一首诗和歌词都是命运和时代的馈赠,都是自我探察自我呈现的歌音。


(独家访谈,转载请注明来源,请勿删改)

上一篇:​独家·疫情防控期间的写作与阅读丨张桃洲

下一篇:独家·我们唯一的任务是正常生活丨李瑾